[1] 袁冯, 张君枝, 王冀, 等. 气候变化背景下北京市短历时暴雨的强度及雨型变化特征[J]. 大气科学学报, 2020, 43(5): 802-809. [2] 杨浩, 周文, 汪小康, 等. “21·7”河南特大暴雨降水特征及极端性分析[J]. 气象, 2022, 48(5): 571-579. [3] 梅超, 刘家宏, 王浩, 等. 城市设计暴雨研究综述[J]. 科学通报, 2017, 62(33): 3873-3874. [4] 何萍, 敖成寅. 云南高原楚雄市近50 年气温、降水变化特征分析[J].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22, 37(3): 101-107. [5] 何萍, 苏萍娇. 玉溪市区域降水特征及城市化影响分析[J].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 2020, 35(3): 132-137. [6] 何萍, 邵敏锋. 滇中城市群主要城市暴雨特征分析[J].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19, 34(3): 139-146. [7] 解明恩, 段玮. 风雨彩·云南-云南气象略论 [M]. 昆明: 云南科技出版社, 2022. [8] 解明恩, 和文农, 彭启洋, 等. 民国时期的云南天气气候研究[J].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 41(S1): 44-50. [9] 鲁亚斌, 李华宏, 闵颖, 等. 2017年昆明一次大暴雨过程的中尺度分析[J]. 安徽农业科学, 2018, 46(15): 145-150+166. [10] 段玮, 肖子牛, 周泓. 一次典型川滇切变线暴雨过程的诊断分析[J]. 暴雨灾害, 2017, 36(3): 200-206. [11] 梁红丽, 许美玲, 何钰, 等. 一次低纬高原暖区暴雨对流系统演变及边界层触发[J]. 灾害学, 2021, 36(02): 104-112. [12] 杨芳园, 潘娅婷, 邹灵宇, 等. 昆明市两次局地短时暴雨过程对比分析[J].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 43(05): 953-963. [13] 黄初龙, 王将, 耿琼, 等. 昆明不同季节两次局地大暴雨过程对比分析[J].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 43(02): 315-325. [14] 吴燕汶, 晏红明, 史正涛, 等. 昆明强降水对城市化和热环境变化的响应研究[J].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23, 19(06): 723-737. [15] 周晓宇, 王咏薇, 孙绩华, 等. 昆明城市热岛效应的数值模拟研究[J]. 大气科学, 2022, 46(4): 921-935. [16] 李加顺, 刘丽. 1951~2015年昆明地区降水变化规律分析[J]. 人民长江, 2017, 48(B06): 120-122. [17] Reed D W.Flood Estimation Handbook[M]. Wallingford: Institute of Hydrology, 1999. [18] 左璇, 朱业玉, 郭鹏, 等. 郑州市短历时强降水变化特征及重现期研究[J].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21, 44(02): 25-32. [19] 严洌娜, 徐集云, 陈胜军. 短历时强降水的极值分布与统计风险计算 [J]. 科技通报, 2005 (06): 657-661+667. [20] 黄嘉佑, 李庆祥. 气象数据统计分析方法 [M]. 北京: 气象出版社, 2015. [21] 万石云, 赵宁坤, 段玮. 云南省滑坡泥石流与强降水的相关性和多时间尺度特征研究[J]. 灾害学, 2015, 30(1): 45-50. [22] 丁裕国, 江志红. 极端气候研究方法导论 [M]. 北京: 气象出版社, 2009. [23] 段玮, 段旭, 樊风, 等. 青藏高原东南侧干湿季气候特征与成因[J]. 干旱气象, 2015, 33(4): 546-55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