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孙政,段素芳.论余秋雨历史文化散文中的写作姿态及其价值[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2,23(2):62–66. [2] 李子良.徐渭小品的审美取向和创作姿态·摘要[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3] 胡静.地方志中所见清代甘肃寡妇的生活状况探究[J].档案,2011(1):38–41. [4] (清)袁枚著;顾学诘点校.随园诗话[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 [5] 孙凯昕.回首夕阳芳草路那堪重忆恨悠悠——袁机诗作浅析[J].文教资料,2018(25):5–6. [6] (法)埃米尔·迪尔凯姆著.自杀论[M].冯韵文,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7] 崔晓梅.民国初年上海地区寡妇生存状况浅探[D].扬州:扬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8] (清)沈瑜庆等撰.涛园集( 外二种)[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0. [9] 谭正碧著.女性词话[M].上海:上海中央书店印行,1934. [10] 骆新泉,金皓月.论清代才媛女红诗词的情感诉求[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9,34(5):97–104. [11] 邓昭辉.谭嗣同伉俪的佛家情缘——湖南省博物馆藏谭嗣同致其妻李闰的信札释读[J].艺术中国,2015(3):5–12. [12] 康怡宁.明清时期女性过激节烈行为研究——以常州府为中心[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7. [13] 宋清秀著.清代江南女性文学史论[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 [14] 胡晓明,彭国忠主编.江南女性别集:三编(上)[M].合肥:黄山书社,2012. [15] 张远山.人类素描[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1999. [16] 胡晓明,彭国忠主编.江南女性别集:初编(下)[M].合肥:黄山书社,2008. [17] 古今:贞节牌坊下的呜咽[J/OL].(2019-04-13)[2020-08-18].http://club.kdnet.net/dispbbs.asp?boardid=1&id=1199041. [18] 张绕平.太平天国运动中的宜兴·中文摘要[D].南京:南京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6. [19] (奥)弗洛伊德著.解梦:听弗洛伊德谈解梦[M].杨东雄,译.北京:台海出版社,2004. [20] (英)查尔斯·莱格夫特著.梦的真谛[M].斯榕,译.上海:学林出版社,1987. [21] 骆新泉.孀妇季兰韵悼夫诗创作姿态探賾[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8,33(2):44–50. [22] (美)詹姆斯·R·路易斯,伊芙琳·奥利弗著.解梦大全[M].刘勇军,译.重庆:重庆出版社,2010. [23] 骆新泉,王佩瑶.熊琏非偶婚与性苦闷的诗词倾诉[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9,34(1):87–9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