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
    党内法规制度建设贯穿新的伟大工程:逻辑指向、功能阐释与实践路径
    李福凌
    2023, 38(5):  1-9. 
    摘要 ( 33 )   PDF(1686KB) ( 29 )  
    中国共产党管党治党历史经验表明,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制度保障。从逻辑指向层面,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既是新时代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现实诉求,又是不断推动全面从严治党的历史必然,还是着力增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的战略需要。从功能阐释层面,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既是衡量党的运动水平的里程碑,是彰显“以人民为中心”的坐标系,还是锤炼出展现党的模范表率的先锋队。从实践路径层面,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既要坚持党的建设政治性、针对性和实效性特质,又要秉持党的建设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体系,还要融入党的建设的各方面、全方位和全过程。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视觉重构视域下爱国主义话语的图像转向
    喻丽果, 赵平
    2023, 38(5):  10-16. 
    摘要 ( 26 )   PDF(2761KB) ( 18 )  
    数字视觉元素的发展激活了图像蕴藏的形式表意特征,在给予观者视觉快感的同时,也推进了视觉重构视域下爱国主义话语的图像转向。从本质上看,爱国主义话语的图像转向是在种种矛盾所形成的张力中展开的,其中包含着实指性与潜隐性的隐喻张力、具象化与抽象化的叙事张力、思想性与娱乐性的象征张力。推进爱国主义话语的图像转向,需要从活化图像资源的时空意涵、优化图像叙事的话语表达、提升话语主体的图像素养三个方面入手。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性”意蕴
    周郑, 李银兵
    2023, 38(5):  17-24. 
    摘要 ( 33 )   PDF(1674KB) ( 20 )  
    中国式现代化纾解了西方资本主义逻辑架构下的现代化发展困囿,打破了现代化趋同于西方化的逻辑悖论,展现出了异于西方现代化的文化根基、实践意指和价值导向。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扎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之中,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探索实践中形塑而成,为人类现代化理论与实践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集真理性、实践性和价值性于一体的中国式现代化,在彰显中国智慧、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中,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开创了人类文明新形态,赋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教育教学研究
    地方院校“优师计划”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施红星, 钱波
    2023, 38(5):  25-31. 
    摘要 ( 36 )   PDF(1667KB) ( 24 )  
    对照“优师计划”师范生培养标准和要求,地方院校人才培养存在培养目标模糊笼统、培养方案趋同片面、实践教学短视功利、培养机制刻板僵化等既有不足。“优师计划”顺应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诉求,旨在培养党和人民满意的“四有”好老师,毕业后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地方院校对照“优师计划”师范生培养新要求,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构建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优师计划”人才培养模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西南联大学生自治会的发展历程与价值分析
    郎琦, 张金辉
    2023, 38(5):  32-37. 
    摘要 ( 15 )   PDF(1695KB) ( 4 )  
    西南联大在昆明办学的八年里,学生自治会历经初创、蓄力、兴起与辉煌四个发展阶段,逐渐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学生组织,亦是昆明学生爱国民主运动的主要领导机构。学生自治会开展的各项工作是西南联大办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内协助学校工作,服务同学的学习和生活;对外代表全体同学发声,维系联大民主堡垒的形象。尤其在抗战胜利后,西南联大学生自治会为“反内战、争民主”做出了重要贡献,以自治会为主要领导组织而开展的“一二·一”运动,揭开了解放战争时期第二条战线斗争的序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作为文化现象的“西南联大热”及其表征分析
    吴月朦
    2023, 38(5):  38-45. 
    摘要 ( 17 )   PDF(1687KB) ( 6 )  
    20世纪80年代以后,关于西南联大的研究著作及论文大量出现,联大史料被挖掘,西南联大回忆录、散文、随笔相继出版,电影、电视剧、纪录片接连热播,形成一种可观的“热”现象。“西南联大热”是人们怀旧的产物,承载了反思与消费的双重功效,寄托了知识分子的理想与期待,也反映了他们对现代高等教育的不满与反思。在消费主义的推动下,“西南联大热”日益娱乐化、庸俗化。在正确认识联大历史的基础上,继承西南联大的文化遗产,推动高等教育更加健康地发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师院校小学教育专业学士学位论文质量问题与提升路径
    李金国, 冯颖, 杨晨
    2023, 38(5):  46-56. 
    摘要 ( 17 )   PDF(1717KB) ( 5 )  
    学士学位论文是本科生培养的重要实践环节,是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反映。以湖南某地方师范学院小学教育专业2019–2023届毕业生为调查对象,通过内容分析和问卷调查发现,学位论文存在选题覆盖教育热点少、文献来源相对狭窄、研究方法选用过于集中、观点形成独立性不足、行文问题类型多样等问题,其原因与学术研究意识和态度、研究方法课程教学、导师交流指导、管理系统平台等方面因素相关。基于此,应积极促进学生参与学术交流活动,提升学术研究意识;明确论文质量评价标准,监督落实规定要求;加强研究方法课程改革,注重科研能力发展;增强导师责任意识,强化论文过程指导;优化管理系统平台,精简师生操作流程,切实提升小学教育专业学士学位论文质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深度学习理念下高校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设计与运用——以“大数据财务分析”为例
    苏洪爱, 和丽玲
    2023, 38(5):  57-63. 
    摘要 ( 18 )   PDF(1793KB) ( 6 )  
    混合式教学以其内在优势,越来越为众多师生所认可和接受。对混合式教学的研究不应停留在信息技术对教学赋能引起的教学时空的改变,其真正的价值诉求应该是引导学生实现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的深度学习。文章基于深度学习理念,探讨课程混合式教学设计的目标指向与设计策略、模型构建,并以高校“大数据财务分析”课程为例,开展混合式教学设计实践运用,以期提升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引领学生向深度学习迈进,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文学研究
    当代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作家的迁徙书写研究
    杨骁勰
    2023, 38(5):  64-71. 
    摘要 ( 16 )   PDF(1675KB) ( 2 )  
    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作家的迁徙书写是我国现当代文学领域的独特现象。从历史脉络梳理,西南地区现居少数民族中一半以上曾有过大规模的迁徙活动,迁徙记忆成为其确认群体身份的重要标志;从当下发展来看,西南地区城乡人口流动日益频繁,少数民族作家们作为当代城市人口迁移浪潮中的一员,由此形成新的迁徙记忆。两次不同的迁徙记忆构筑了精神原乡、现实故乡和城市新乡三个迥异的文化空间,并直接推动了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作家身份认同由单一走向多元的发展趋势。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理“风花雪月”意象的形成及嬗变
    熊娟
    2023, 38(5):  72-78. 
    摘要 ( 20 )   PDF(1678KB) ( 12 )  
    大理“风花雪月”是组合苍山洱海间的四大景观形成的一个特有意象。该意象最早出现在明初大理隐士杨黼的诗作中,象征着负山面海,龙关扼塞的大理国及其政权,蕴含了元末明初白族社会剧变时遗民们悲伤忧郁的情感和心理。该意象组合在明清朝两个方向演变,一是在白族民间产生了普通民众家喻户晓的风、花、雪、月传说,蕴藏了民众苦难而悲壮的生存;一是地方文人精英在汉诗比兴传统下对“风花雪月”初始意蕴进行了审美解构,成为作者托物言志或索物托情之“物”。进入现代社会,现代人内心世界和外在世界的分裂产生了“审美需要”,艺术家、传播者和现代商业运用艺术和技术制造一个个“审美幻象”将这种分裂予以暂时“缝合”。大理也由此逐渐在现代旅游业和消费意识形态的诗意建构下,被塑造为现代人逃离喧嚣都市的心灵栖居之所。“风花雪月”在大理的诗意建构中作为一个符号和噱头,成为受众精神疗愈的“审美幻象”。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杨慎《垂柳篇》及其影响
    茶志高, 许珊珊
    2023, 38(5):  79-85. 
    摘要 ( 21 )   PDF(1751KB) ( 16 )  
    杨慎在滇吟咏名物诗篇至多,《垂柳篇》为其尤者,论者认为《垂柳篇》是杨慎的“自悼之作”“自怀之词”“自为写照”。因杨慎个人遭际加之《垂柳篇》托情于物的自怀,引发不少明清至滇文人的共感和本土文人的共情,深受当世和后世文人喜爱而被题于驿馆屋壁,刻石于署衙、楼阁。《垂柳篇》之后产生的相关作家的感发之作,诗作主题表现岁月变迁之感、优游风采之赏、杨慎遭际之叹及自身境遇之照。原作的流传和后世作家的相关作品促进了《垂柳篇》的经典化进程,显示出“垂柳”旺盛的生命力,它已然成为一棵不朽之树。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彝族《指路经》崇生生命观的意义指向
    白伟伟
    2023, 38(5):  86-93. 
    摘要 ( 19 )   PDF(1798KB) ( 9 )  
    彝族《指路经》使用频率高、影响大,其内蕴一种崇生的生命观。其崇生生命观包括四个意义指向:一是肯定“本源”生命——元生命的至美;二是肯定生命的“绽出”过程——日常生活;三是对生命之力即生命力的高扬——“尚力”;四是崇生的终极目标在于实现“永生”。对《指路经》崇生生命观的研究既可为丰富中华民族的美学精神提供美学资源,亦可为解决现代人的生存困境提供某种启示。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食学研究
    从“好吃”到“好想”:河南方城地区洋槐花的饮食人类学反思
    贺源
    2023, 38(5):  94-101. 
    摘要 ( 16 )   PDF(1808KB) ( 8 )  
    洋槐树传入河南方城地区百余年间,其生物特性结合特定年代的物质条件使洋槐花迅速成为一种“好吃”的春季食物,并通过与乡土社会、地方性知识、历史记忆和情感投射发生联系,由此获得其符号意义。这一尚在进行中的符号构建个案再次验证了饮食人类学关注的“好吃”与“好想”是可以调和的,而人们为事物赋予本土化意义的文化本能则使得“好吃”终将走向“好想”,“好想”则能够促进“好吃”,由此也可呈现饮食人类学中国化的一种应然视角。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杭州美食旅游开发研究
    叶方舟
    2023, 38(5):  102-109. 
    摘要 ( 40 )   PDF(1676KB) ( 27 )  
    美食是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美食为主题的美食旅游也早已兴起发展。杭州拥有许多特色饮食文化资源,而这些饮食文化资源并没能在杭州的旅游开发中很好地展现出来。杭州美食在网络上遭到游客非议,同时还存在着体验性不足、缺乏重量级IP等问题。在“百县千碗”工程之后,亚运会到来之际,针对杭州开发美食旅游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建议,通过建立标准化、规范产业、开发美食体验产品和美食IP等方式,促进杭州美食旅游开发,为亚运游客提供更多样的旅游产品,拉动区域经济发展,将杭州打造成为共同富裕示范区样板。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管理学研究
    协同治理在城市基层社区的实现机制研究——以C市老旧社区改造为分析对象
    刘桂花, 贾庆华
    2023, 38(5):  110-114. 
    摘要 ( 14 )   PDF(1698KB) ( 8 )  
    随着我国城市发展从增量时代逐渐转入存量时代,城市发展向城市更新和提质改造转变。基于C市老旧社区改造实践,结合理论对C市多个老旧社区改造中多元主体的协同治理情况进行分析,总结老旧社区改造中的四大主体及其相互关系,发现老旧社区改造工作中存在相关主体缺位、主体间权力结构失衡和多元主体间沟通协同不足等问题,并对此进行原因分析,提出从参与动力机制、沟通协调机制以及运行保障机制三个方面构建老旧社区改造中多元主体协同治理实现机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爱国卫生运动缘何发生:基于公共价值的定性比较分析
    曾妮, 朱星羽
    2023, 38(5):  115-123. 
    摘要 ( 14 )   PDF(1768KB) ( 7 )  
    爱国卫生运动的核心价值是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开展公共卫生工作,是切实提高公众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重要路径。文章以Y省16个地州市为研究对象,基于公共价值理论的“战略三角模型”,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探究爱国卫生运动开展的影响因素及优化路径。研究发现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爱国卫生运动开展绩效。其中,价值目标在爱国卫生运动开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单一要素并不构成爱国卫生运动高成效开展的必要条件,存在着目标驱动型、资源环境整合型、内外联动型3条爱国卫生运动有效开展的实现路径。因此,地方政府应因地制宜开创爱国卫生运动高成效的实施路径,坚持科学工作目标与群众工作路线有机结合,助推健康中国建设。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地方文化研究
    明代云南的铜钱铸造与废贝行钱——从铜钱的价值二重性谈起
    侯官响
    2023, 38(5):  124-135. 
    摘要 ( 11 )   PDF(1806KB) ( 4 )  
    明代中后期,随着一系列赋役改革的实施,传统货币、财政体系逐渐被打破,亦使云南货币体制和财政体制发生了巨变。明清交替之际,云南同中原地区相埒,也形成了银铜复本位制,而通行云南两千年的实物货币——贝币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云南丰富的矿产资源为金属货币的发展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特别是丰富的铜矿开采不仅对云南铸币和货币发展起了重要作用,而且对于巩固与发展明清货币制度,尤其是清代银钱并行制度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本文拟在前人研究基础上,从信用性和财政性的角度钩沉史料,深入探讨明代云南铸钱的原因和过程,并考察其对彼时云南货币体制的冲击和塑造。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楚雄各族人民团结进步的经验表达(1950–1960)——对《楚雄彝族自治州概况(内部稿)》的延伸解读
    李金莲
    2023, 38(5):  136-144. 
    摘要 ( 9 )   PDF(1806KB) ( 4 )  
    中国共产党领导楚雄各族人民赢得了革命的胜利,彻底实现了楚雄各族人民渴望翻身与渴求政治上平等的正当权利。1950–1960年间,楚雄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凝聚共同体意识,持续开展了贯彻落实民族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践,不断巩固提升了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的辉煌成就,增强了各族人民继续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使命感。站在归纳十年历史经验的高度上,楚雄彝族自治州人民委员会办公室编撰了《楚雄彝族自治州概况(内部稿)》,该书很快被携往北京等地宣传。因考虑到这小册概括了历史经验的《内部稿》已濒临绝迹(特别是在楚雄境内),故有推介的价值,使之能继续传播。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百年来山西旧志整理述要
    张蓓
    2023, 38(5):  145-152. 
    摘要 ( 11 )   PDF(1767KB) ( 2 )  
    近百年来,山西旧志整理成果丰硕,一方面大批旧志通过影印、标点、注释等形式得以出版;另一方面与之相关的目录、提要、辑佚等研究也随之展开且成就卓然。近二十年来,随着古籍数字化工程的深入推广,绝大部分山西旧志已实现数字化并被收入各大方志数据库,这为方志文献的保存和利用带来了便利。从方志整理所涉及的编制简目、撰写提要、编制索引、影印点校、辑佚、资料汇编、方志数字化七个方面,对山西旧志的海内外整理及收录情况进行全面梳理,择其要者展开论述,回顾了近百年来山西旧志文献的整理历程。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革故鼎新 以文化人——论管学宣治理丽江的贡献
    杨林军
    2023, 38(5):  153-160. 
    摘要 ( 10 )   PDF(1723KB) ( 3 )  
    清乾隆初年,管学宣到丽江府任知府。八年间,兴办书院及义学,大力推广儒学,以实现移风易俗;重视农业生产,查清田亩,蠲免课税;大力修缮基础设施,改善社会发展条件;编修丽江第一部志书,文风为之一振。他为官清廉,卓有政声,深受百姓爱戴和尊重,成为名儒之标准、循吏之楷模。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知公告
    访问统计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