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
    习近平科技伦理观的生成源起、核心要义与价值意蕴
    周师, 陈亮
    2023, 38(6):  1-8. 
    摘要 ( 33 )   PDF(1573KB) ( 20 )  
    习近平通过吸收、继承和借鉴马克思恩格斯、中国共产党人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科技伦理思想,并在直面和应对科技迅猛发展带来的伦理挑战中形成了自己的科技伦理观。习近平科技伦理观包含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科技价值导向、遵循科技伦理基本原则、树立爱国主义情怀、以推动绿色科技创新为抓手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内容。它不仅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科技伦理思想,使科技伦理学成为一门显学,而且为推动新时代科技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和中国方案,为科技造福中国乃至世界人民提供了正确的价值指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共产党生态正义观的四维解读
    张德宝, 李劲
    2023, 38(6):  9-17. 
    摘要 ( 15 )   PDF(1576KB) ( 10 )  
    生态正义不同于环境正义,其本质是基于生态环境之上的人与人之间的生产关系正义。中国共产党生态正义是包括城乡、代际、国际生态正义在内的全方位生态正义。中国共产党生态正义观体现了生态建设与绿色转型的历史发展脉络,即党的历史任务与生态服务对象相结合;经济发展与生态危机的双重“和解”,即经济发展与生态发展相融合;劳动价值与资本价值的动态平衡,即劳动价值的实现与环境资源的可持续相结合;社会正义与生态正义的有机统一,即公平正义与构建良好生态环境相结合。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政治学研究
    新时代边疆地区国家认同治理能力建设研究
    刘华林, 杨睿哲
    2023, 38(6):  18-24. 
    摘要 ( 17 )   PDF(1595KB) ( 9 )  
    提升边疆地区的国家认同有助于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边疆发展,但受边疆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边疆与内地存在地理人文差异和边疆面临严峻的外部挑战,给我国边疆地区国家认同带来一定的隐患,这不仅掣肘边疆治理现代化进程,还可能威胁国家安全和边疆稳定。因此,必须从国家发展战略大局着眼,通过强化文化、历史、法律、利益、荣誉等纽带,不断提升治理能力。同时,通过增强主流意识形态、提升治理绩效的有效性、治理程序的有序性的供给能力,不断提升国家认同治理能力。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时代腐败治理的制度创新论略:以终身追责制为分析对象
    李燊, 程军年
    2023, 38(6):  25-31. 
    摘要 ( 8 )   PDF(1590KB) ( 13 )  
    终身追责制度作为中国共产党反腐败斗争的重要制度创新,在实践中对遏制领导干部的腐败行为起到了积极作用。然而,在实践中还面临一些新问题、新挑战,亟须进一步讨论。终身追责制从时空维度深化零容忍反腐败,利用终身追责的统一性消除系统环境的异质性,解决群众监督时效性和监督双方地位不对等的问题,体现了通过长效化监督机制遏制权力易腐性、约束人性弱点和回应社会公平的核心价值。在制度优化路径中,通过完善终身追责的程序设置,强化终身追责的政府公信力,持续推进纪检监察机关内部建设等途径,提升终身追责的制度效能,为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提供保障。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文学研究
    国家认同:上海工业文学的一个面向(1949–1960)
    周驰觐
    2023, 38(6):  32-36. 
    摘要 ( 8 )   PDF(1552KB) ( 2 )  
    “五四”时期以来,工人形象从早期劳工文学中同情的对象,逐渐转变为左翼文学中具有阶级意识的反抗者形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济上建设工业化现代国家的需求使工人的意义突显,工人在新社会中的“翻身感”,正是国家认同的具体体现,工人形象也由反抗者转变成了国家主人。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老舍《骆驼祥子》的多重隐喻建构
    赵璐
    2023, 38(6):  37-43. 
    摘要 ( 18 )   PDF(1635KB) ( 7 )  
    《骆驼祥子》是老舍书写现代社会城市底层平民悲剧的重要作品,老舍在塑造人物形象与叙事场景时,使用了大量隐喻符号,通过饮食、疾病、空间的书写建构了多重隐喻,将人物复杂的心理与认知映射到具象的饮食行为、病态行为和空间场景上。隐喻的叙事策略使人物形象的塑造更为立体化,展现了都市社会中个体欲望膨胀和人性异化导致的悲剧,寄予了作家对黑暗社会与传统伦理多重制约下个体生命与意志堕落的悲悯。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创制、凝视与在场:20世纪50年代以来云南白族民歌研究的阶段特征
    曹琳
    2023, 38(6):  44-50. 
    摘要 ( 21 )   PDF(1565KB) ( 2 )  
    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云南白族民歌研究既与特殊的历史机缘、扎实的田野实践以及特定历史时期的文艺方针、国家导向密切相关,又与研究视野的转换紧密相连,忠实原境和还原情境逐渐成为21世纪云南白族民歌研究的话语导向。云南白族民歌研究也从材料积累向理论创新、集体创制向个性化阐释、文献文本向境域化方向突进,在此基础上,梳理和归纳云南白族民歌各阶段的研究态势和样貌,成为我们理解云南白族民歌的内在肌理和探析云南少数民族民歌研究新路向的关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空间、视角、性别——贾平凹《极花》的叙事偏移
    邓群, 郭勇
    2023, 38(6):  51-58. 
    摘要 ( 6 )   PDF(1674KB) ( 2 )  
    叙事偏移是指作者的实际创作偏离了作品的原本构思,贾平凹《极花》的创作初衷是为被拐女性发声,但作品并未真正反映被拐者——胡蝶的身体创伤和心路历程,而是在空间、视角、性别上呈现出叙事偏移。这是因为作者的第一人称叙事视角发生断裂,在以胡蝶的口吻控诉悲惨遭遇的同时,又以温情的笔墨书写农村的生活苦难和美好道德,冷漠的暴力描写和温情的乡土书写成为叙事的一体两面。抒情笔调和视角转换回避了胡蝶悲惨遭遇的直接描写,情感伦理消解了暴力色彩,男女情爱掩饰了女性被男权压制的事实,使小说呈现出复杂的底色。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管理学研究
    劳动人事争议预防与化解
    马立民, 赵红
    2023, 38(6):  59-68. 
    摘要 ( 4 )   PDF(2160KB) ( 1 )  
    劳动关系是当今最基本的社会关系之一,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是整个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在基层,劳动人事争议的有效化解对于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尤为重要。经过调研T市,实证分析发现T市目前存在以下问题:劳动人事争议案件量总体呈现上升趋势、部分劳动者法律观念淡薄、部分企业仍存在用工不合规现象、调解机构未充分发挥作用以及社会保障制度还未达到劳动者群体预期。基于《资本论》中劳动保护思想、劳动教育思想、工资理论以及社会保障思想理论基础,提出进一步健全规范劳动力市场、加强劳动教育、完善劳动人事争议调解机制、强化企业社会责任机制、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等措施,以期为预防劳动人事争议略尽绵力。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领导特征对组织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以新冠疫情防控为例
    廖永仕, 屈万红, 黄天慧
    2023, 38(6):  69-77. 
    摘要 ( 17 )   PDF(1746KB) ( 11 )  
    “内行领导”还是“外行领导”是当前领导干部选拔工作中备受争论的两条路径。研究通过构建广义线性回归模型对2022年11月11日至2022年12月7日发生新冠疫情的269个地级市进行实证检验,探究常态化疫情防控时期卫健委领导特征对于疫情防控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关于专业型政府部门领导,不应过度追求“内行领导”或者“外行领导”,将关注点聚焦于专业特征与履职能力层面上,而应更多关注部门领导能否通过行之有效的方式提升组织绩效。但无论是“内行”特征突出,还是“外行”特征突出的领导,都需要增强综合能力和驾驭能力,学习掌握分管领域的专业知识,成为“学者型干部”“专技型管理者”的专家型领导。研究还发现在现行体制之下,班子成员的专业特征和履职特征在一定程度上能对“一把手”的有限理性决策产生弥合作用。因此,在实践中无须过度强调“一把手”领导专业特征与履职特征。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社会学研究
    社会工作者介入视障少年横向沟通能力提升探究——基于PAC理论
    邓桃樱, 余承海
    2023, 38(6):  78-84. 
    摘要 ( 9 )   PDF(1680KB) ( 6 )  
    根据PAC理论,视障少年横向沟通能力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非平行型交往、交叉型交往和隐匿型交往中出现的问题。视障少年横向沟通能力不足,主要是因为自我状态定位中A状态缺席、沟通中认同缺场与认知失序、自我状态转换中心态结构僵化与退行。根据PAC理论,社会工作者提升视障少年横向沟通能力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基于A-A沟通模式的心理赋能、基于PAC理论的场景化培训与情境模拟和基于PAC理论的实践重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脱嵌”到“再嵌”:“老漂族”社会融入的影响因素剖析
    赵燕嘉, 杨静慧
    2023, 38(6):  85-94. 
    摘要 ( 5 )   PDF(1736KB) ( 3 )  
    由于社会结构的转型,“老漂族”从流出地“脱嵌”到流入地进行“再嵌”,在这一过程中,社会融入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基于2017年的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剖析他们“再嵌”过程中社会融入的影响因素,从而分析融入困境并提出建议。研究表明,流动原因显著影响社会融入,照料晚辈型“老漂族”相比异地养老型社会融入感降低,个人因素中户籍、受教育程度、卫生习惯、流动时间和流动范围显著影响社会融入,家庭因素中家庭人口负向影响社会融入,社会因素中健康档案、医疗参保地和社会参与是社会融入的影响因素,进而提出自身融入、家庭慰藉和政社协同三方面的建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地方文化研究
    清季云南课吏馆研究
    马银行
    2023, 38(6):  95-103. 
    摘要 ( 3 )   PDF(1680KB) ( 1 )  
    课吏馆创设之目的为澄清吏治,是清末推行新政的重要举措之一。魏光焘主政云南时创办课吏馆,制定章程、馆规、课程、经费等,保障了课吏馆的有效运转。至后期课吏馆内增设编辑所,编辑《全滇纪要》。但因清季吏治腐败,难以扭转,课吏馆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最终被政法学堂所取代。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跨文化的视角看丝绸之路上的中原音乐传播
    林雪莲
    2023, 38(6):  104-111. 
    摘要 ( 5 )   PDF(1585KB) ( 9 )  
    跨文化传播向来是双向度的,所指的是不同文化群体之间的交际互动。古代中原音乐在西渐的传播过程中,中亚的音乐也在持续东传,因此,这就导致作为文化主体的中原音乐在传播过程中势必接受影响与改造,而这种“影响与改造”是中原音乐主动有选择地接受的结果。河西地区是中国境内丝绸之路的中枢,这里汇集多民族文化。我们以敦煌曲子辞为研究中心,分析其特点,并比较来自中原的曲子辞与流传于中原曲子辞的差异,探讨中原音乐在西传过程中所受的影响与冲击,挖掘中原音乐接受这种影响与改造的文化心理,从而发现华胡文化交流的双向性与互动性,以及丝绸之路南北向、东西向的多向度路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教育教学研究
    中国大学生体育生活自我建构的影响因素及其社会生态学反思
    刘娟, 王俊
    2023, 38(6):  112-120. 
    摘要 ( 16 )   PDF(1659KB) ( 8 )  
    信息化以及新媒体在改变个体生活方式的同时,通过消耗个体时间对大学生体育生活形成了挤压与侵占,因此在新的社会生态环境下有必要反思大学生体育生活自我建构的影响路径,进而提高大学生体育生活,参与促进大学生体育生活建构。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通过对6市12所高校6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获得有效问卷497份,通过信效度检验证明问卷具备较好的信效度水平。通过路径检验得到结果:新媒体传播显著正向影响体育生活自我构建beta=0.365(p<0.001);校园体育文化显著正向影响体育生活自我构建beta=0.436(p<0.001);同辈作用显著正向影响体育生活自我构建beta=0.307(p<0.001);体育赛事显著正向影响体育生活自我构建beta=0.282(p<0.001);模型拟合结果CMIN/DF为1.478,该值小于3,GFI=0.917、NFI=0.920TLI=0.954以及CFI=0.960,其中指标均大于0.9,RMSEA为0.041,该值小于0.05。随后为大学生体育生活自我建构提出四点建议,以期帮助大学生有效提高体育生活参与,合理规划体育生活安排。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视域下体育的功能价值及其实现路径
    尹作亮, 郭振华, 龚雪梅
    2023, 38(6):  121-127. 
    摘要 ( 10 )   PDF(1610KB) ( 5 )  
    新冠病毒感染引发全球危机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向国际社会提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倡议。在采用文献资料、政策分析等方法对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中体育的功能价值及其实现路径进行研究。体育之于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承担着健康功能、文化功能、外交功能和生态功能。实现其功能价值的路径为:在体育交流场域中实现世界人民集体认同;完善健康教育与体育教育的融合发展体系;利用现代科技和大数据平台助力体育健康服务产业;向国际社会传播分享中国传统体育养生文化;以“健康中国”行动辐射“健康世界”治理格局,从而在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建设中贡献体育的力量和价值。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武育人:儒家身体观视域下的武术思政教育研究
    成英, 朱祥明
    2023, 38(6):  128-134. 
    摘要 ( 9 )   PDF(1569KB) ( 3 )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基于儒家身体观中“身心修炼”与“礼仪实践”的内在逻辑,分析当下武术思政教育的本质、效用发生机理与生成径路。研究认为,武术思政教育的实质是培养学生“德艺兼备”的品格和“德艺双行”的能力。武术思政教育的机理是武术教学中显现的身体与感性的觉醒、“体”与“知”的符号纠缠以及道德感动与传统武术伦理的情感效应。生成路径是切身入武,注重强调武术思政教育中身体的在场性;修武得体,加强武术教育中符号身体的规训与技艺身体的融合;以体入道,树立以身载德、德艺双行的目标价值体系。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手机使用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李飞, 潘永富
    2023, 38(6):  135-138. 
    摘要 ( 30 )   PDF(1539KB) ( 14 )  
    随着智能手机在大学生群体中的普及,手机的使用已经融入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大学生群体中存在使用手机上网时间过长、使用手机趋向游戏休闲、网络用语时有不文明现象等问题,造成了大学生容易网络成瘾、道德和法纪意识弱化、人际关系淡漠等负面影响,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一定挑战。文章通过问卷调查分析了大学生手机使的状况,针对大学生手机使用问题,提出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建设,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强化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等对策建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初中思政课教学中学生政治认同的培养
    王应美
    2023, 38(6):  139-144. 
    摘要 ( 7 )   PDF(1561KB) ( 2 )  
    政治认同是初中思政课要培养中学生的首要核心素养;也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具备的思想前提。针对初中思政课实际教学,在培养学生的政治方向方面的刻板枯燥,在培养学生的价值取向方面的片面模糊,在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方面的僵化单一等不足,提出“四史”教育、议题式教学、典型事例导析、主题活动引导、明确教学目标培养初中学生的政治方向、价值取向和家国情怀。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综述
    以党的二十大精神引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高质量发展——记第八届西部高校马克思主义论坛
    廖兴娟
    2023, 38(6):  145-152. 
    摘要 ( 6 )   PDF(1637KB) ( 3 )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培育壮大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这为我国全面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水平,构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体系指明了方向。全面推进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高质量发展,必须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深入研究和挖掘其中所蕴藏的理论精髓:坚持学科引领,建设高水平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体系;坚持教育为本,建设高标准思想政治课程群;坚持与时俱进,探索中国式现代化与思想政治课的融合机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中国共产党“坚持胸怀天下”历史经验的研究现状
    宗绍月
    2023, 38(6):  153-160. 
    摘要 ( 7 )   PDF(1617KB) ( 4 )  
    中国共产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将“坚持胸怀天下”作为党百年奋斗的宝贵历史经验写入《历史决议》,引发了国内学术界的研究热潮。学者们从不同维度对“胸怀天下”展开研究,围绕其生成逻辑、基本内涵、价值意蕴、践行路径进行审视,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要把“胸怀天下”的研究引向深入,就要深化学术理论研究、对当前的研究范式进行完善,突破学科局限并丰富研究视阈,从而推进“胸怀天下”研究的高质量发展,为中国话语体系的构建贡献力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知公告
    访问统计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