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社会学研究
    传承与发展:田野调查的学术关怀
    郭未
    2024, 39(2):  1-1. 
    摘要 ( 7 )   PDF(1347KB) ( 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青藏高原农牧民的家庭发展与生活满意度——基于问卷调查数据的分析
    杨帆, 王昭维, 陈洁
    2024, 39(2):  2-10. 
    摘要 ( 11 )   PDF(1691KB) ( 4 )  
    本文基于一项在四川省甘孜州开展的调查数据,以此为例讨论青藏高原农牧民的家庭发展与生活满意度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青藏高原农牧民生活满意度整体上较高。农牧民家庭在物质基础、人口素质和社会资本三个方面都处于较高水平,且仍然保持着传统较大的家庭规模。青藏高原农牧民的家庭发展与生活满意度存在紧密联系,家庭物质基础越好,家庭成员健康状况越好,个体获得的直接家庭支持越多、家庭与社区邻居的互动支持越多,个体生活满意度就越高。促进家庭发展对于提高农牧民生活满意度具有积极意义,在实现共同富裕和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不仅应持续推动青藏高原农牧区民生改善,也应协同推进家庭发展,让家庭在促进农牧民美好生活需要不断得到满足的过程中发挥应有且重要的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质性研究中的信息“拼凑”
    刘伟, 陈晨
    2024, 39(2):  11-18. 
    摘要 ( 9 )   PDF(1641KB) ( 4 )  
    田野调查中的资料收集,是质性研究从经验跃升为理论的关键。已有研究对质性研究如何从经验资料走向理论概括的讨论已较为丰富,但对操作层面执行路径的讨论却相对较少。信息“拼凑”是质性研究在操作层面架起理论与经验之桥的重要能力。文章认为,质性研究中的信息“拼凑”在方法论上应当回到马克思·韦伯意义上的行动者研究,主张质性研究者建立起对研究事件的过程“拼凑”、研究议题的理论“拼凑”、研究资料的综合“拼凑”等三个方面的信息“拼凑”能力,并将信息拼凑过程具体化为四个阶段,较为全面地分析了在一项质性研究,从摸清经验事实开始,经由经验与理论在信息“拼凑”中的交互往返,最终达到概念化、理论化与知识化信息“拼凑”效果的过程。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老来依然一书生”:费孝通诗作中的乡村关怀
    谷家荣, 王慧珍
    2024, 39(2):  19-27. 
    摘要 ( 10 )   PDF(1698KB) ( 3 )  
    1935年,青年费孝通偕新婚妻子王同惠赴广西大瑶山调查,遭遇与妻生死离别的人间悲剧后,不得不回到家乡江苏吴江。“心伤难复愈”,借在家养病闲暇,姐姐费达生介绍他到开弦弓村续做调查以疗心。然而,正是这次没准备的短期调查,后来在费孝通笔下成就了极具“里程碑”意义的名作《江村经济》,江苏开弦弓村也因此拥有“江村”这个蜚声海外的学术代名词。自这一学术名称诞生以来,至费孝通离世的七十年时间里,费先生多次回访旧地,写下近百篇有关中国乡村发展的长短篇诗作。跨越久长历史,聚焦开弦弓和“中国农民的生活”,以费孝通先生不同历史时段的乡村研究思想为“脉”,细品诗作,可以助益我们能更好地理解费孝通先生的乡村研究心路。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习近平全球治理观的四重向度
    周钰麟, 李明元
    2024, 39(2):  28-36. 
    摘要 ( 5 )   PDF(1588KB) ( 2 )  
    习近平全球治理观是关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创新性思考,是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中国化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和合”理念创新发展的理论成果。习近平全球治理观弘扬了全人类共同价值理念,彰显了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中国式现代化之路,致力于推进人类文明多元繁荣,实现文明多元共生与互鉴的坚守。习近平全球治理观致力于以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助力全球治理体系全方位改革和建设,从全人类共同利益出发,在寻求合作共赢的治理模式中,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为推动世界的发展、安定和繁荣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视野
    朱敏
    2024, 39(2):  37-45. 
    摘要 ( 13 )   PDF(1617KB) ( 5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立足中国实际和国际形势,运用马克思主义解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彰显了广阔的世界视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视野体现在尊重人类文明多样性、促进人类文明交流互鉴、学习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上,体现在对资本逻辑、资本主义民主、西方普世价值、历史虚无主义等西方社会思潮的批判和超越上,还体现在现代化道路选择、全球性问题治理、人类社会制度探寻等世界性问题的解答上。从哲学层面揭示这一世界视野,对于深入理解和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推动人类进步和发展有着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政治学研究
    西式现代化的悖谬与中国式现代化的超越之维——基于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视角
    刘林, 陈华森
    2024, 39(2):  46-54. 
    摘要 ( 10 )   PDF(1685KB) ( 2 )  
    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但西式现代化偏离这一本质进而引发了现代性危机。西式现代性危机的逻辑起点是理性抽象统治与资本增殖逻辑,二者相交织最终演变为西式现代化的悖谬——时代的进步和人的危机。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在全面批判了西式现代化的悖谬的基础上,从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论证了人的属性、人的本质和人的发展,是对西式现代性危机的病理学诊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式现代化植根于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通过各种举措有效驾驭资本、弥合传统与现代之间的鸿沟,助力人的全面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具有超越西式现代性危机的无限可能,它所展现出新的现代性具有世界意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式现代化生态文明向度的话语体系及其时代价值
    陈星辉
    2024, 39(2):  55-62. 
    摘要 ( 11 )   PDF(1609KB) ( 6 )  
    中国式现代化生态文明向度的话语体系是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承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生态话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态话语智慧,并镜鉴了西方现代社会的生态话语。以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特征作为检验视角,重审中国式现代化生态文明向度话语体系,深刻反映出生态文明建设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逻辑联系,体现出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式现代化总体范式下联动全局的重要构成要素,是中国式现代化整体运动过程的生态维度切面,其话语体系的阐明具有凝聚全国人民共识、厘清生态解决逻辑、增强国际话语权的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管理学研究
    农村收入不均衡对农村儿童健康的影响——基于CFPS的实证研究
    江璎格, 周博文
    2024, 39(2):  63-70. 
    摘要 ( 12 )   PDF(1773KB) ( 12 )  
    儿童健康促进一直是政府、社会以及学界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使用2020年的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探究农村收入不均衡对农村儿童健康的影响。结果表明:以县级基尼系数衡量的收入不均衡对农村儿童健康产生了显著的负向影响,且这种影响会随着家庭收入排序的升高而降低;以Kakwani指数衡量的相对收入也对农村儿童健康产生显著负向影响。稳健性检验表明,本文的回归结果是可靠的。异质性结果显示,农村收入不均衡对男性、学龄儿童健康的负向影响更为显著。建议加大政策力度,通过提高低收入家庭的收入水平、合理分配医疗资源、完善社会心理疏导机制、注重增强健康意识等措施改善农村儿童的健康状况。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税费返还与西部地区上市企业绿色创新:一个倒U型关系分析
    李哓帆, 丁桦
    2024, 39(2):  71-78. 
    摘要 ( 7 )   PDF(1734KB) ( 2 )  
    以2013–2022年我国西部地区沪深A股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税费返还和企业绿色创新的非线性关系。结果表明,税费返还与企业绿色创新呈先升后降的倒U型关系,税费返还在一定适度区间内可有效激励企业绿色创新。异质性分析发现,税费返还对低融资约束、高资产规模企业的影响显著大于高融资约束、低资产规模的企业。此外,与国有企业相比,税费返还对非国有企业的影响更加显著。研究结论为政府制定相关税费返还政策以及推动企业绿色创新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启示。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文学研究
    新加坡华文女作家孙爱玲的中国叙事
    张浬源, 洪丽霁
    2024, 39(2):  79-84. 
    摘要 ( 13 )   PDF(1639KB) ( 2 )  
    孙爱玲作为新加坡华文女作家代表之一,其小说叙事以强烈的文化原乡情感为根基,总体风格承载着悠长的古典意味,呈现着中国文学的经典性特征。深入探究孙爱玲小说中国叙事的分类和叙述功能,我们发现,孙爱玲小说叙事的特征包括根植中国古典诗词两大滥觞——《诗经》《楚辞》的文学传统,对古典传奇、话本、戏文叙事结构和内容的借鉴,以及融合中华文化现代转化的整体营造等三个方面。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马来西亚华文女作家朵拉散文的中国叙事
    艾诗羽, 邱艳萍
    2024, 39(2):  85-89. 
    摘要 ( 10 )   PDF(1566KB) ( 3 )  
    朵拉散文是马来西亚华文创作的一颗明珠,学界对朵拉散文的关注多集中在其美学价值。朵拉的散文抒写真、善、美,她以灵感之眼观望世界,书写心中的美好。此外,朵拉在散文中融入了丰富的中国叙事,她将中国故事、中华习俗信仰融贯在散文里,颇具中国风。通过解读朵拉散文中的中国元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华人南下的原乡情感,中国文化在异域的生根发展。更可以借由此力,推动中国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可以说,朵拉的中国叙事为世界了解中国打开了一个新通道。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印度尼西亚华文女作家袁霓的中国叙事
    刘鑫, 黄景忠
    2024, 39(2):  90-97. 
    摘要 ( 19 )   PDF(1634KB) ( 13 )  
    袁霓是印度尼西亚极具代表性的华文女作家,其一直坚持用华文写作,在作品中通过对祖籍国中国的“乡土”寻根,在现实社会语境下重构集体记忆,寻求精神心理归属;通过对现代中国的体验,感受中国的巨大热情和强大经济实力;也通过中国古典诗词、俗语警句、历史名人等文化名片,呈现出立体、丰富、多层次的中国形象,让读者体会东方式的韵味。袁霓的中国叙事不仅是个体经历、情感和精神的记录,也是印尼华人文化记忆及文化身份认同与变迁的呈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教育教学研究
    职业技术教育供给与返贫阻断机理:一个基于理论文献的分析
    和燕杰
    2024, 39(2):  98-104. 
    摘要 ( 2 )   PDF(1724KB) ( 0 )  
    职业技术教育具有脱贫和提智强技的防返贫功能,从已有的文献研究和经济学理论的逻辑推导来看,职业技术教育供给能对返贫阻断产生积极影响。从微观个体层面来看,职业技术教育通过提升脱贫劳动者的智能与技能、创造工人效应和配置效应以及提高人力资本价值,进而增强经济能力、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及增大向上流动的机会,从而提高了非农劳动的参与率和工资水平以及获得了更多的经济收入和社会资源,并最终提升脱贫劳动者返贫阻断的能力。从社会区域经济发展的层面来看,一方面,职业技术教育能通过对欠发达地区现有人力资本存量的改进、流量的增进以及结构的优化来增强欠发达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另一方面,增大职业技术教育供给能更有效地配置教育资源,从而促进了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并最终提升了欠发达地区返贫阻断的能力。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等教育评价的数字化转型:逻辑、挑战与策略
    李媛媛, 刘洪基, 李睿
    2024, 39(2):  105-113. 
    摘要 ( 16 )   PDF(1616KB) ( 7 )  
    高等教育评价的数字化转型是新时代高等教育评价改革的重要趋势。高等教育评价的数字化转型旨在促进数字技术与高等教育评价的深度融合,推动人——机全面协同,突破传统教育评价对时空的限制,创设新的教育评价形态和模式,是数字化背景下高等教育评价的选择。有鉴于此,高等教育评价的数字化转型理应由四重逻辑引领:以人为本是其价值逻辑,为其奠定理念基础;创新评价内容是其专业逻辑,为其提供标准选择;数据要素驱动是其技术逻辑,为其提供有力支撑;多元主体参与是其制度逻辑,为其提供坚实保障。然而在技术快速变革的时代背景下,高等教育评价的数字化转型在价值基础、专业标准、技术支撑、制度保障等方面也遭遇挑战。为此,需要通过转变价值理念强调人机融合,通过丰富评价内容培养数据人才,加强技术审查规避数据安全风险,提升多元主体数字素养实现评价互联共通,来确保高等教育评价的顺利转型。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地方文化研究
    论《海与帝国:明清时代》对云南的书写
    张浩浩
    2024, 39(2):  114-121. 
    摘要 ( 4 )   PDF(1656KB) ( 0 )  
    《海与帝国:明清时代》是日本“讲谈社”出版的系列中国史普及读物之一,其立足海洋史,探讨中国明清时代的历史发展。该书中存在部分有关云南的书写,主要分析了由元至明的云南地缘政治特征,明初“蓝玉案”与云南的关联,移民实边和推行土司制度等云南边疆治理举措;同时,聚焦清朝时期的云南边疆治理,关注到了康熙时期的平定“三藩之乱”、雍正时期的改土归流以及陈宏谋治滇的相关举措。上田信以宏大的视野书写云南历史特征和相关历史事件,提出了一些新颖的观点。但是其中的一些看法比较片面,值得反思。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民族节庆的文旅重塑与文化认同构建——以《梦回太阳历·火之源》为例
    刘畅, 林子涵, 宋旸
    2024, 39(2):  122-129. 
    摘要 ( 7 )   PDF(1685KB) ( 9 )  
    文旅演艺作为文旅融合发展的重要形式,凭借其对地域文化的显性呈现,逐渐成为民族文化遗产传承发展与民族区域城市化的重要载体。通过对2023年中国楚雄彝族火把节的核心文旅演艺产品《梦回太阳历·火之源》的深入分析发现:文旅演艺通过“民族符号”“仪式互动”与“沉浸空间”的内在整合与外在包装环节实现民族非遗节庆的文旅产品化重塑,并进一步通过“感官刺激”“情感共鸣”“文化认同”的文化感知递进层次构建民族文化认同,为熔铸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探索了有效路径。但在反思视角下,作为携有娱乐基因的演艺活动也应注重民族文化原真性的保留,规避“旅游者凝视”下的民族内核文化的“失语”。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神坛到民间:达巴经《创世纪》向洪水神话的演变及文化共性
    何林富
    2024, 39(2):  130-136. 
    摘要 ( 4 )   PDF(1683KB) ( 2 )  
    摩梭民间文学源于达巴经,对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由达巴经《创世纪》演变而来的民间洪水神话最具代表性。通过分析二者的演变过程及差异,探讨二者所蕴含的摩梭先民对宇宙形成、人类起源及大自然规律的想象和思考,以及文本内容体现的摩梭人传统婚恋观、生态观及共同体意识的文化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晋唐汉地僧传的存量及传世情况——以史志与经录对勘为中心
    刘静
    2024, 39(2):  137-146. 
    摘要 ( 4 )   PDF(1640KB) ( 2 )  
    晋唐之际产生的汉地僧传,在文献分类上属于“此方诸德传记”,实与“西域圣贤传记”并行不悖,成为梳理中国中古佛教史与佛教文化的重要证据。历代史志与佛教经录所见晋唐汉地僧传,虽然程度不等地存在着重出、淆乱现象乃至难以考证,然而毕竟依据各自的学术渊源和学理视角,为后人具体研究提供了相对可靠的文献清单。将史志与经录所见晋唐汉地僧传清单进行对勘,以史志补撰著录和汉文大藏经、敦煌宝藏收录为相关辅证,不仅得知这批僧传文献的体制形态、总体数量以及存佚情况,而且可见同列于上述两类目录者为少数全帙,它们因唐代佛教学者的编目入藏才得以流传至今。从古典目录学视角考察晋唐汉地僧传的分布,有利于全面把握佛教文献和学术史,从而推动文史研究走向深入。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食学研究
    20世纪50年代以来海味川菜的发展
    朱多生
    2024, 39(2):  147-155. 
    摘要 ( 5 )   PDF(1619KB) ( 4 )  
    伴随着1956年“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我国进入计划经济时代,海味川菜集中在国有餐饮店发展,消费者主要是经济收入较高的群体。随着川菜进入国宴,海味川菜发展达到新的高度。改革开放后,川菜走出国门,海味川菜在许多烹饪大赛上获奖不断,其影响进一步扩大。到20世纪90年代,各种鲜活海产被引入川菜,丰富了传统海味川菜的内容,最终发展成为川菜体系中特色鲜明的以各种海产品为原料的川菜子系统菜肴。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网络文本分析的徽菜形象定位
    甘飞云
    2024, 39(2):  156-160. 
    摘要 ( 6 )   PDF(1603KB) ( 2 )  
    通过多种方式的调研,总结徽菜当前的形象定位,从定义不明、单品突出、导向不准三个方面对徽菜当前形象进行了原因分析。结合当前徽菜产业发展的现状,认为徽菜应专指徽州菜或皖南菜,安徽菜以皖菜简称;在提高徽菜知名度方面则要讲好徽菜故事,培育徽菜区域公共品牌,多种方式培养徽菜技艺传承人才。主张以健康养生为徽菜的主要元素,并从新安医学、现代营养学和徽菜食材等角度进行探讨,重构徽菜的美誉度,树立徽菜的新形象。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知公告
    访问统计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