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食学研究
    20世纪上半叶中国的“卫生餐法”讨论与施行——伍连德对中华餐桌文明历史进步的贡献
    赵荣光
    2020, 35(2):  1-12. 
    摘要 ( 15 )   PDF(644KB) ( 5 )  
    1910年11月至1911年4月的东北鼠疫,将中国人食用野生动物习俗与人手一筷聚餐共食传统进食方式的弊病尖锐地暴露在世人面前。以1915年伍连德《卫生餐法》倡议为标志,随即引发了持续近30年的“卫生餐法”讨论。否定人手一筷一戳到底的中国传统“共食”方式弊病和改变饮食卫生的陋习,成全社会共识。旨在避免疾病传染的多种进餐改革试行方法被提出并实行,讨论集中并影响最大的是分食、公筷(公匙)法、双筷法三种方式。其中双筷制进食法为认同最集中,且施行自幼稚园至大学的各类各级学校、家庭并社会聚餐各种场合最为普遍。卫生餐法的讨论与施行,扩展为社会公共卫生、传染病防御、餐桌文明、学校教育、国民身心修养等广泛领域。但是,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讨论与施行被时政形势阻断。2002年SARS事件再次引发了人们对中国式传统“共食”方式的质疑,2019年底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更使拷问炙及肤肌。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汉魏时期的井及取水方式——以河西魏晋十六国壁画墓图像为主
    高启安
    2020, 35(2):  13-21. 
    摘要 ( 15 )   PDF(2554KB) ( 6 )  
    河西魏晋十六国时期墓葬砖画中,有数幅井以及从井中汲水图像。其中两幅画面显示,井似在庭院内,可就近取用水,与中原相同;两幅可能不在庭院内,需要前往运水。井的构造多为带有井架、辘轳,高出地面的方口形;汲水的工具除了疑似木桶外,可能还有“柳斗”,或已经出现了皮囊、木桶;而运水的工具则为木桁和瓮,与辽宁棒台子汉墓、山东沂南汉代画像石庖厨图中显示相同,需要两人配合,抬水者则为女性炊事人员。除此外,还有一幅背水图,背水者应该是羌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饮食的跨文化书写——评《鱼翅与花椒》
    李明晨
    2020, 35(2):  22-26. 
    摘要 ( 37 )   PDF(454KB) ( 12 )  
    英国女作家伏霞·邓洛普凭借对中国美食的切实书写而屡获西方烹饪写作大奖。《鱼翅与花椒》是她的中国饮食文化研究代表作之一,在细腻的美食之旅记述中剖析了中国饮食的复杂性、多元性及其情感寄寓。本文主要从传播中国饮食的书写视角、书写立场和引发的反思三个方面阐述该书的社会文化意义与出版价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民俗学研究:民俗传统与现代转换研究
    裕固族“东迁节”节日性建设刍议
    钟进文, 安帐·瑙汗吉斯
    2020, 35(2):  27-32. 
    摘要 ( 10 )   PDF(434KB) ( 3 )  
    “东迁节”是裕固族文化精英倡导,由民间发起组织并在裕固族局部地区实践的一个年度周期性集体活动,已举办三届。目前“东迁节”活动还不稳定,亟待从民间节日的形成、结构、内涵进行梳理,使其节日结构不断完善,从而强化节日功能,尤其强化祭奠仪式的“神圣化”,从而使其成为裕固族民众广为认同的一项重要民俗事项。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忠谏之臣到财富之神——比干财神形象的生成与中国传统商业伦理
    任志强
    2020, 35(2):  33-38. 
    摘要 ( 19 )   PDF(769KB) ( 8 )  
    比干以死谏君,成为一代忠臣、谏臣;在民间,百姓认为他“无心”,办事公正无私不偏不倚,因而又被供奉为财神。比干从忠臣谏臣转变为财神,与民众口碑传说中其公正无私的形象以及古代商业的发展、商人地位的转变不无关系。文财神比干身上体现了公平公正的传统商业伦理,呈现了民众对商人道德理想和道义担当的信仰诉求。这一伦理原则是对盲目拜金不择手段谋求钱财的遏制,是传统中国“以义制利、义中取利”商业伦理和财富观的体现,在当代经济生活中仍具有特别的意义和价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鹤庆县白族民间信仰现状调查研究
    张丽华, 陈永香
    2020, 35(2):  39-46. 
    摘要 ( 5 )   PDF(565KB) ( 8 )  
    鹤庆县白族的宗教信仰现状多元并存,佛教、基督教、天主教都有合法的存在,民间信仰中有本主、文昌帝君等等的崇拜也普遍存在。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佛教和白族的本主信仰为核心的民间宗教信仰,本主崇拜杂糅了儒佛道文化的诸多元素,本主人物显得十分庞杂,民间信仰呈现出一种多元杂糅状态。宗教场所除了政府批准修复建造的佛教寺庙、教堂等外,也有大量民间自筹建造的本主庙、文昌宫、山神庙等等民间信仰的空间。这些民间宗教信仰场所,成为村民聚会的主要场所,具有村民交流感情、建构村际认同、和谐村民人际关系及缓解村民精神压力的功能,民间信仰活动使民间好的公信良俗得以较好传承和保护,对当今少数民族地区和谐社会建设是有积极意义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国“非遗扶贫”项目模式及路径探析
    杨程程
    2020, 35(2):  47-54. 
    摘要 ( 8 )   PDF(1371KB) ( 2 )  
    我国的扶贫事业在世界范围引起了广泛关注和高度赞誉,中国扶贫的方式也得到了国际组织和国内学术界肯定,但贫困这一顽疾并未根治。随着扶贫工作的推进,新机遇与新挑战的不断涌现要求扶贫思路与模式的战略性创新。与此同时,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工作轰轰烈烈地进行着,并且与扶贫事业实现了有机结合,在精准扶贫阶段,“非遗扶贫”项目的出现,不仅使得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老少边穷”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实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更开拓了我国扶贫事业的新路径,通过对典型的“非遗扶贫”项目进行分析,探究其主要模式与路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文学研究
    中国网络文学的文本发展轨迹
    李海平
    2020, 35(2):  55-58. 
    摘要 ( 11 )   PDF(346KB) ( 4 )  
    中国网络文学发展二十年来,文本表达经历了从初期叛逆性、理想性的青春物语,到市场轨道下类型化、模式化的商业写作,再到如今多元化、精品化的创作追求,在尝试中不断突破、创新,实现其蕴藏的各种可能性。而网络文学已经成为年青一代阅读中不可或缺的文化资源,在当前中国文学发展格局中发挥着自己独到的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新感觉派小说作家群的“左翼”倾向
    王潇
    2020, 35(2):  59-64. 
    摘要 ( 11 )   PDF(413KB) ( 3 )  
    文学史对于新感觉派同人的表述,以其创作的“现代”质为制高点,在一定程度上也掩盖了历史现场的“真相”。新感觉派同人面对“左翼”时代主潮,出于“文艺自由”之原则不遗余力地追寻着“尖端文学”,其创作中兼具着“左倾”现实主义因子与“感觉化”现代主义因子。就其“左翼”倾向的“起落”亦不是单个文学史意义上的“图景”,更是时代主流由启蒙式“个人话语”向革命式“集体话语”过渡背后,文人群体所经历的精神走向与文学归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诗学
    吴绡、孙云凤不幸婚姻苦情词对比探析
    金皓月, 骆新泉
    2020, 35(2):  65-71. 
    摘要 ( 9 )   PDF(595KB) ( 5 )  
    才女吴绡、孙云凤皆遭遇婚姻不幸。吴绡婚后因丈夫多内宠导致夫妻情感破裂,并大胆冲出家庭樊笼,与陶世济有了近4年的婚外情,但因种种原因终未能与之结合而郁郁寡欢;孙云凤婚后发现丈夫无才导致夫妻感情劈裂,最终被夫家休弃回到娘家,孤独抑郁度过余生。吴、孙二人皆将非偶婚的苦情诉诸笔端,凄楚哀怨言诸于词,但二人苦情词的表现手法迥异:吴绡婚内怨妇词多言愁恨,旨意显豁,婚外情词情感炽烈,多用典故等手法曲言词旨;孙云凤弃妇苦情词忧愁凄怅,委婉含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南方的“旁观者”——论钟鸣的当代诗学观念
    吴昊
    2020, 35(2):  72-77. 
    摘要 ( 9 )  
    诗人钟鸣在其诗论中常自诩为时代的“旁观者”,但“旁观者”并非时代的袖手旁观者,而是理解了时代,又与时代保持距离,对诗歌的“强人时代”表示抗议。从诗歌语言角度来说,钟鸣抵制“今天派”以来的“熟词”,希望诗歌语言充分表达诗人个性,避免掉进技术与权力的泥淖。此外,钟鸣还是“南方诗歌”观念的推崇者,但从他对“北方诗歌”与“南方诗歌”的表述来看,他试图通过自己的论述重建一套诗歌话语秩序,因此仍然无法从时代的漩涡中彻底抽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语言学研究
    五代十国词的创作与名词铺排文本建构
    吴礼权
    2020, 35(2):  78-85. 
    摘要 ( 4 )   PDF(626KB) ( 5 )  
    五代十国词是唐词的延续,其在名词铺排文本的建构方面既有对唐词所创结构模式的继承沿用,又有自己新的创造。不过,相对来说,五代十国词在名词铺排结构模式上对唐词的继承沿用很少,而自出机杼的创新则居绝大多数。可见,五代十国虽然历史较短,社会动荡,但五代十国词人在词的创作方面却充满活力,特别是一些代表性词人的成就丝毫不输两宋词人,这从名词铺排结构模式的创新上就能见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国际汉语教材角度分析清末西南官话速成教材《华英捷径》的语音教学
    王培闽
    2020, 35(2):  86-93. 
    摘要 ( 9 )   PDF(931KB) ( 6 )  
    《华英捷径:初学100步(罗马注音)》是挪威传教士爱德华·阿蒙森1910年在昆明编写出版的一部西南官话速成教材,是20世纪为数不多的西南官话教材之一。通过从国际汉语教材角度着重对《华英捷径》语音编排进行分析,总结阿蒙森的语音编写理念及教学理念,并论证了教材的方言基础非前人所认为的云南方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民族学研究
    贵州彝学研究70年成果综述
    杨娟, 刘云
    2020, 35(2):  94-99. 
    摘要 ( 6 )   PDF(472KB) ( 3 )  
    彝学是一门专门研究彝族的综合性学科,新中国成立70年来,贵州彝学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彝学研究涵盖的各个领域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新的历史时期,对这些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总结,以期为彝学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略论武定凤氏、那氏土司兴起的历史背景
    祁建华
    2020, 35(2):  100-105. 
    摘要 ( 12 )   PDF(452KB) ( 3 )  
    武定自元代起,即是昆明通往成都的滇北干道要冲,又处于彝汉文化边缘的缓冲地带,中央朝廷往往鞭长莫及,但又并非全然不顾,而是间接的制约;交通不便,但又非与世隔绝。彝族“罗婺部”发源于今武定县发窝乡的大黑山一带,南诏后期形成了强大的地方势力,为“东方三十七蛮部”之一,宋孝宗淳熙年间(公元1174―1189年),大理段氏“举阿而为罗婺长”。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土官商胜携土官印归顺明朝,朱元璋授中顺大夫、武定军民府土官知府。明弘治三年(公元1488年),明孝宗御赐凤姓。那氏则是在凤氏被“改流”之后起来的势力相对较弱的小土司,是羁縻政策的延续。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少数民族移民与民族文化保护研究——以昆明空港云桥彝族移民为例
    周红
    2020, 35(2):  106-110. 
    摘要 ( 7 )   PDF(441KB) ( 9 )  
    昆明空港云桥彝族社区,是禄劝彝族传统山村整体迁入形成,随着场域的转移和环境的改变,其物质文化(如饮食)和精神文化(语言)也逐渐发生了变化。本文以昆明空港云桥彝族社区保护民族文化为例,阐述了少数民族移民不能移失掉本民族的优秀文化,才能够使本民族传统文化得到保护和传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教育学研究
    多维视域下的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研究
    褚远辉, 辉进宇
    2020, 35(2):  111-117. 
    摘要 ( 4 )   PDF(492KB) ( 6 )  
    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是我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重要基础和实现路径,也是民族地区各级各类学校的一项重要教育工作和政治任务。开展基于其政策、功能、内容、方法、效果、示范校创建和研究特征的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多维视域研究,旨在掌握相关研究的现状、动态、进展及趋势,并为加强和改进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学前教育学院创建初期的一些思考——以楚雄师范学院学前教育学院办学为例
    马如彪
    2020, 35(2):  118-122. 
    摘要 ( 4 )   PDF(439KB) ( 7 )  
    学前教育是终身学习的开端,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办好学前教育,实现幼有所育,是党的十九大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楚雄师范学院响应国家学前教育改革战略,成立楚雄师范学院学前教育学院,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健全学前教育政策保障体系,严格规范管理,完善教学监测,强化院园互动,提高保教质量,培育幼教特色,以满足人民群众对幼有所育的美好期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面向混合式学习的嵌套型教学设计模型研究
    谭霄, 刘睿
    2020, 35(2):  123-129. 
    摘要 ( 3 )   PDF(927KB) ( 3 )  
    通过对教学设计模型、混合式学习及MOOC教学的研究现状的梳理,从教学设计基本要素的视角构建了一个面向混合式学习模式的嵌套型教学设计模型。在此基础上,以《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课程为例,开展实际教学设计,并通过具体的教学实施及后期评价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及有效性,为高校教师开展基于MOOC的混合式学习的教学设计与实施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课堂教学中教育机会均等问题的探析
    孔路平, 钱春富
    2020, 35(2):  130-134. 
    摘要 ( 5 )   PDF(379KB) ( 5 )  
    课堂是确保教育过程公平的重要阵地,在课堂教学中体现教育机会均等对促进教育公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当前课堂教学中不同程度存在教育机会不均等的问题,主要反映为在座位编排、课堂提问及教师辅导等一些环节,仍存在折射于学生成绩、学生性别、学生班额、人情因素等层面的教育机会不均等问题,而这些问题的深层次形成机制则主要归结于教师主观限制及客观条件限制两大维度。针对课堂教学中的教育机会不均等问题,应切实通过强化教师专业化发展、改善教学资源条件、加强校园信息化建设、推进小班化教学以及科学运用教师期望等措施加以降低或消除。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蓝墨云班课的名著阅读数字化教学资源设计研究——以《西游记》数字化资源的构建为例
    赵静静, 黄彩斌
    2020, 35(2):  135-139. 
    摘要 ( 3 )   PDF(1107KB) ( 7 )  
    蓝墨云班课作为一种新的移动环境下即时互动教学模式,实现了师生、生生的实时互动,有效弥补了传统课堂教学无法实时互动的不足。与其他网络教学平台相比,蓝墨云班课更强调基于学习视角的课堂构建,并能以方便、快捷、易上手以及便于班级管理等特点点燃了师生运用的热情。以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为例,探索建构一个基于蓝墨云班课平台下的初中名著阅读数字化教学资源,以期为名著阅读的课堂教学改革及提高学生名著阅读兴趣与有效性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书法学研究
    朱彝尊《曝书亭金石文字跋尾》与清初的金石考证之风
    刘亚刚
    2020, 35(2):  140-150. 
    摘要 ( 12 )   PDF(947KB) ( 3 )  
    朱彝尊倡导以金石文字证史的学术理念,并积极参与访碑、拓碑的活动,他所作的《曝书亭金石文字跋尾》就有很多对自己访碑、拓碑的记载。本文通过对朱彝尊《曝书亭金石文字跋尾》的研究,认为此书中所显露出的治学态度、方法和理念,在当时已成风气。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清代碑学的经典建构及其社会认同
    张红军
    2020, 35(2):  151-156. 
    摘要 ( 6 )   PDF(562KB) ( 3 )  
    清代碑学乃一审美焦虑中的艺术变革,从朝廷到世俗,不同社会群体的立场和反应明显不同,碑学自然要冲破樊篱,构建新的图式。为了实现这一转向,以康有为为代表的碑学家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努力。只是,传统的文人群体难免产生一种美学焦虑,从碑学的被讥讽和排斥,到后来的被激赏和师法,最终在世变中实现了风格的转向。碑学在世变中改变了艺术史的叙述图式,同时也确立了自身经典的地位,而将清代书家的种种表现置于这一艺术风尚的具体历史迁变中,许多艺术现象和书家抉择,也就容易理解了。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本科层次”书法学专业理论课程的设置问题
    刘星振
    2020, 35(2):  157-160. 
    摘要 ( 9 )   PDF(284KB) ( 11 )  
    在书法学专业的本科教育中,理论与技法是两个教学关键,不可缺一。但是学生重技法、轻理论的现象普遍存在,如不引起重视,势必会影响到书法学这一学科的健全发展,长此以往,前景堪忧。本文围绕该现象,就生源质量、艺考方式、理论课程认知度、课程设置、师资配比等方面展开分析,试图找到问题的根源性,并就这些问题试图提出一些可行的对策。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知公告
    访问统计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