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食学研究
    对食学研究的讨论
    (法)费朗索瓦兹·萨班, 高书杰
    2020, 35(4):  1-6. 
    摘要 ( 9 )   PDF(3553KB) ( 5 )  
    要理解当代食学研究的意义,必须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西方人类学家和历史学家对食物文化和历史的兴趣的开端。从已故的季鸿崑教授那里得到启发,他多年来一直致力于食品科学与文化领域的研究,是这个领域令人敬重的一位先驱。由此我们知道目前研究食物问题的两种视角。一种是强调食物系统和文化的持久意义;另一种强调食物、文化和社会之间的关系。在世界各地以食品为导向的时代,在这两种观点之间,所谓的“食学”究竟扮演什么角色和定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爱国土豆运动”:土豆在中国市场的价值和推广
    (英)雅阁·克莱, 袁晨凯
    2020, 35(4):  7-10. 
    摘要 ( 12 )   PDF(563KB) ( 8 )  
    本文探讨了中国自2015年以来推广马铃薯作为主食的尝试。根据中国农业部的说法,马铃薯的道德利益包括加强国家粮食安全,促进中国农业的环境可持续性,以及改善国民的膳食健康。但是,如何推广土豆?方言把土豆称为“洋芋”。国家是否试图让市民相信,吃土豆是为了他们自己的利益,并依靠“市场的隐藏之手”将个人的自身利益转化为更大的共同利益,正如历史学家丽贝卡·厄尔(Rebecca Earle)所说的18世纪欧洲马铃薯推广的例子,还是它呼吁公民的道德价值观,包括他们对国家福祉、力量和环境健康的关注。它如何平衡马铃薯的爱国潜力与其外国血统和与西方美食,包括快餐的联系?通过对马铃薯推广的调查,旨在阐明中国当代改革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在国家与市场,个人主义与道德,民族主义与国际主义之间的关系。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代以来川菜流派划分述评
    石自彬
    2020, 35(4):  11-15. 
    摘要 ( 43 )   PDF(681KB) ( 22 )  
    近代以来川菜的风味流派,主要以借用起源于川江船运船帮之间形成的“帮口”的形式进行划分,但划分标准却一直以来在川菜理论界存在多种说法,主要有上河帮、下河帮、大河帮、小河帮等风味流派,迄今没有形成统一的共识和定论。各种划分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不利于现代川菜的发展,尝试提出现代川菜由渝菜、泸菜、蓉菜、攀菜等新的区域菜系共同组成,共同构建现代川菜理论体系,共同代表现代川菜发展最高艺术成就。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云南地方旧志中的端午民俗:关于艾草形状与食“面食”
    李富伦
    2020, 35(4):  16-22. 
    摘要 ( 10 )   PDF(885KB) ( 8 )  
    云南地方旧志中关于端午民俗的记载存在异于主流汉族文化圈的地方。艾草的形状出现了“艾虎”“艾人”“艾狗”及“艾拳”等的分歧,其中,“艾狗”是结合当地文化现状而对“艾虎”进行的发展改变;而“艾拳”是隐藏在“艾人”背后的“天师艾”的呈现形式。饮食上,食“黍”的同时也保留了“面食”的身影,体现着粽子的发展演变历史与不同饮食文化之间的交流碰撞。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民俗学研究
    愚公移山故事“夸蛾氏”考
    吴晓东
    2020, 35(4):  23-28. 
    摘要 ( 13 )   PDF(1264KB) ( 11 )  
    愚公移山的神话故事起源于太行、王屋一带山区,但当地的文本不应当有故事末尾夸蛾氏二子移山的情节,因为山依然在那里。《列子》收录的愚公移山文本并不是起源地的文本,而是非起源地的异文,因脱离了语境,便加入了夸蛾氏二子移山的情节。“夸蛾氏”与“夸父”“二郎”有关,中原一带依然有“二郎担山”的神话故事。文中的“操蛇之神”当指夸蛾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创世神话对上海“卓越的全球城市”建设影响探析
    吴玉萍
    2020, 35(4):  29-35. 
    摘要 ( 4 )   PDF(2563KB) ( 3 )  
    2016年初,上海正式启动“开天辟地——中华创世神话文艺创作与文化传播工程”,此后几年便在多个领域开展了与创世神话相关的活动,这对于上海“卓越的全球城市”建设意义重大。仔细梳理,创世神话之所以能在上海形成较为活跃的发展势头,其原因在于上海在城市起源上与民族国家保持一致,对龙文化有认同。此外,上海城市精神与创世神话中的民族精神与文化记忆一脉相承,从当下传承的仪式中亦可发现,创世神话在上海的传播未曾断裂,包括文学创作、艺术展演以及出版等方面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微”阅读语境下《玛木特依》的读者接受研究
    吉克罗子
    2020, 35(4):  36-41. 
    摘要 ( 3 )   PDF(871KB) ( 3 )  
    从电子网络传播的角度去研究民族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情况,深入文学与传播媒介之间的密切关联,以彝族道德教育典籍《玛木特依》为例,以微阅读时代为研究背景,立足于现实,从读者接受与认知的角度出发,探讨在微阅读语境下读者对传统典籍《玛木特依》的阅读方式和阅读行为的改变,从而更深层次上来探究微阅读时代读者对传统典籍的阅读态度与审美认知的心理变化。以期让更多的读者关注像《玛木特依》等这样的传统典籍,并认识其文学性、思想性和价值观念。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文学研究
    现代小说中“孝子”与“逆子”形象的伦理阐释
    徐汉晖
    2020, 35(4):  42-46. 
    摘要 ( 2 )   PDF(785KB) ( 3 )  
    “五四”时期,具有启蒙精神的知识精英高扬“个性解放”与“科学民主”的旗帜,对传统父权伦理极力批判。很多作家通过小说建构起“孝子”与“逆子”的典型形象,以“审父”与“弑父”的主题思想,揭露落后的奴性人格;在生动的小说叙事中彻底解构封建父权伦理对青年的思想桎梏,进而弘扬现代独立自尊的人格精神。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真实自我的追寻——欧阳子《秋叶》主题再探
    黎瑶
    2020, 35(4):  47-52. 
    摘要 ( 4 )   PDF(923KB) ( 4 )  
    欧阳子的小说集《秋叶》出版后在台湾文坛引起一场笔战,以乡土派作家为代表的群体对其主题和内容进行责难。但是细究文本可以发现,《秋叶》中的各篇小说都不脱离“对真实自我的探寻”这一主题,而这一主题的呈现可证明欧阳子并不是如批判者所言,仅仅简单移植西方技巧,作品空洞无力。此外,作者对人物心理的探析等亦为台湾现代主义文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政治理论研究
    论以道德情感教育促进学校爱国主义教育的路径与方法
    钟金雁, 杨泽泉
    2020, 35(4):  53-59. 
    摘要 ( 5 )   PDF(976KB) ( 10 )  
    道德情感教育在爱国主义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培养爱国主义美德必须重视道德情感的桥梁作用。当前学校爱国主义教育中缺乏道德情感教育的问题仍然存在,必须从注重价值引领,加强理想信念、核心价值观教育;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加强仁爱的德性教育;调整和消除社会疏离与不公平现象,构建社会与校园的和谐关系;加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审美教育,促进爱艺术、爱自然、爱国的审美情感这四个方面进行扭转,以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西南少数民族地区高校思政课教师的家国情怀
    何绍芬, 钱波
    2020, 35(4):  60-66. 
    摘要 ( 2 )   PDF(977KB) ( 2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课教师情怀要深,要保持家国情怀,心里装着国家和民族。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思政课教师的家国情怀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其内涵要求十分丰富,需要我们从西南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实际出发,采取正确的培育方法和途径,厚植思政课教师的家国情怀,让思政课教师带着深厚的情怀去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西南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少数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经验及启示——以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为例
    朱敏, 邹治豪
    2020, 35(4):  67-73. 
    摘要 ( 8 )   PDF(947KB) ( 4 )  
    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滞后、地缘关系复杂、文化多样、教育不均衡,这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民族地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政治认同和文化融合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云南省迪庆州在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上的突出成绩,与该地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卓有成效的建设有着密切关系。迪庆州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上积累了丰富的“迪庆经验”,从将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各项工作之中、坚持党的领导核心增强政治认同、加强核心价值观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引领和创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通过教育增强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内生动力等方面,给我国其他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带来有益启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民族学研究
    中国濮人研究的学术史考察
    李艳峰
    2020, 35(4):  74-79. 
    摘要 ( 58 )   PDF(844KB) ( 25 )  
    濮是从商周到明清时期活动在中国中南、西南地区的一个古老族群,有“百濮”之称。濮人和氐羌、百越、三苗一起被称作我国古代四大族群,但是唯独濮人历久而来却又于今不见,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学术界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濮的由来、与其他古族关系、发展流变等几个方面,大家对于影响濮人发展演进的历史关联因素挖掘还不够深入,有关濮人源流史的研究仍有很大空间,研究方法和视阈尚需改进。从探索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形成的视角,对濮人进行长时段、全面的研究很有必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彝族古歌《称银调》整理及其仪式研究
    李绍华
    2020, 35(4):  80-85. 
    摘要 ( 2 )   PDF(868KB) ( 3 )  
    “称银”仪式为彝族婚俗的一项重要活动,《称银调》是在仪式中唱诵的古歌,对其整理研究,可解读仪式的文化内涵,展示口传文献资料价值,抢救和传承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缅北果敢地区家族政治现象略议
    梅英
    2020, 35(4):  86-90. 
    摘要 ( 27 )   PDF(766KB) ( 18 )  
    缅北果敢地区长期以来族群内斗不断、家族政治现象突出,究其原因,与果敢居民族群认同感缺失、政府军暗中解构以及复杂的地缘政治密切相关。上述因素中,族群认同感缺失是问题源生根本,而族群认同感的缺失,又与果敢族属被动政治建构,其族群建构的“源生”依据即共同历史记忆空白、后续的“维系”依据即共同体秩序规则乏力,内部的家族边界难以消除、难以形成共同体合力相关。以缅北果敢地区族群认同案例为鉴,族群认同的构建与维系过程复杂、作用力多样,绝非外力简单促推即可完成。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云南大姚县昙华彝族丧俗探析
    付昀夕
    2020, 35(4):  91-96. 
    摘要 ( 8 )   PDF(885KB) ( 3 )  
    云南大姚县昙华彝族积淀下来的特殊丧葬礼仪,在程序上严谨繁琐,在内容上多样丰富,在内涵上厚重深刻。其中融入了昙华彝族豁达对待死亡的自然生命观、灵魂不灭的感悟以及对后人的精神教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滇学研究
    骚魂依稀酹“霜园”:词曲大师吴梅病逝的历史情境
    朱和双, 卜其明
    2020, 35(4):  97-112. 
    摘要 ( 1 )   PDF(2509KB) ( 3 )  
    抗战时期词曲大师吴梅为躲避日寇惨绝人寰的屠杀而一路流离西上,由湘潭辗转到桂林,随后抵滇。因经受不住长期颠沛跋涉的劳苦,吴梅的病情猛烈增剧,值及门弟子李一平邀请他到大姚李旗屯家中养病。就在病逝前两个月里,吴梅怀着无比痛苦的思绪度过了短暂而难得的平静生活,他遗留给后世的绝笔之作《赠由瑞熙》《戊寅除夕忆仲培弟》《水龙吟·古微丈挽词》及【羽调·四季花】《题卢前〈楚凤烈传奇〉》都是到云南期间创作或最终改定的。此外,吴梅遗嘱及大量信札透露的狂狷风骨能够折射出他在弥留之际的精神面貌。为了告慰他生前的遗憾,吴梅遗体的措置及最终归葬经历了漫长的集体期待。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 “西南联大” 时期郑天挺的教学活动及其学术研究
    袁国友, 袁丽华
    2020, 35(4):  113-123. 
    摘要 ( 4 )   PDF(1416KB) ( 3 )  
    在“西南联大”时期,作为北京大学和“西南联大”教授,郑天挺在担负繁重行政工作的同时,认真地从事教学、研究和研究生培养工作。在本科教学上,郑天挺将教学岗位从中文系转到历史系,将授课重心从“魏晋南北朝史”“隋唐史”转向了“明清史”,并以系统详实、生动有趣的教学特点受到联大学生的欢迎;在研究生培养上,郑天挺承担了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的教务管理工作,通过精心谋划和协调服务,为研究生的学习和生活创造了良好条件,为抗战时期我国人文学科优秀人才的培养作出了特殊贡献;在学术研究上,郑天挺将治学领域从文献整理转向清史和西南边疆史研究,写出了一批考证精准、见解独到的史学论文,出版了著作《清史探微》,确立了清史专家的学术地位,形成了考据互证、探微见著的治学特色。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南诏清平官杨祐事迹考
    胡玉平, 杜成辉
    2020, 35(4):  124-130. 
    摘要 ( 6 )   PDF(1145KB) ( 6 )  
    杨祐在随鲜于仲通征云南时被俘,深受云南王阁罗凤赏识,累迁崇文馆大学士、兼太傅、清平官,赐名杨蛮祐,对南诏文化教育的发展和南诏与唐朝重归旧好做出了重要贡献,为南诏时期的重要历史人物之一。由于史料缺失,杨祐的事迹不见于正史,在地方史料中也割裂不全。通过综合研究云南史志文献,结合出土碑刻资料,可以得知其生平事迹梗概及后裔情况,对于研究南诏大理史和唐宋史多有助益。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教育学研究
    “文化堕距”:云南“直过民族”女性教育现状研究
    王静宜, 唐瑛
    2020, 35(4):  131-137. 
    摘要 ( 24 )   PDF(937KB) ( 10 )  
    云南的“直过民族”是由原始社会末期跨越集中社会经济形态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特殊群体,这个群体的教育问题是关系到民族教育发展和民族地区社会平等的重要课题,而“直过民族”的女性教育不仅关涉子女成长与家庭和谐,还关涉到“直过民族”的社会发展。本文以社会性别为视角,采用“文化堕距”这一理论,对“直过民族”女性教育现状进行阐述,从社会文化的角度对“直过民族”女性教育困境进行评析。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民族地区中小学校长队伍建设的调查与思考——基于云南省的分析
    盛永红
    2020, 35(4):  138-142. 
    摘要 ( 6 )   PDF(738KB) ( 3 )  
    对民族地区851名中小学校长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目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以角色理论为基础,提出加强民族地区中小学校长队伍建设的建议:提升角色认知水平,明确队伍建设的主要目标;强化角色机制建设,将队伍建设纳入制度化轨道;优化角色结构,建立后备人才库;创新角色学习方式,提高校长治理能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地方师范院校本科教育实践的创新策略探析
    江忠东, 李保荣, 梁林
    2020, 35(4):  143-149. 
    摘要 ( 3 )   PDF(2541KB) ( 3 )  
    基于地方师范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选取样本,从教育实践的课程体系、组织形式、管理机制等方面入手,通过调查研究、文献研究和行动研究,探索地方师范院校本科教育实践的创新策略。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课程改革背景下我国体育课程研究热点问题综述
    赵惠
    2020, 35(4):  150-155. 
    摘要 ( 7 )   PDF(979KB) ( 4 )  
    运用文献资料法、可视化分析等对2005―2019年CNKI收录的我国体育课程核心期刊文献进行分析,得出目前国内体育课程的研究热点为:高校体育课程改革、教学模式、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等。发现存在问题为发文量递减、实证研究过少、理论与实践脱节。建议加大对体育课程的关注度和师资培训力度、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完善课程考评制度,以深化体育课程改革和促进学生终身体育的养成。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和反思是教师成长的捷径
    冯树云
    2020, 35(4):  156-160. 
    摘要 ( 4 )   PDF(778KB) ( 3 )  
    当教师就要当名师、当教师就要当专家型甚至教育家型的教师,这是绝大多数教师的理想。要实现这一美好的夙愿,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进行研究和反思是教师成长的捷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知公告
    访问统计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